Navigation menu
同台亮相,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技术、新应用亮相,来自19个国家的数百家企业齐聚……11月7日至8日,2025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及装备制造工业展览会在湖南省株洲市举行。本届铁路展以“铁路连接世界,磁浮连接未来”为主题,将重点展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智能升级、节能减排、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11月7日,2025中国国际铁路运输及装备制造工业展览会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社记者新华社记者陈诗涵进入铁路展场拍照,他似乎被包围了铁路运输装备技术海洋。在国外,高速磁浮列车、混合动力机车、C型城市动车组、新能源电池动力机车等新型轨道交通装备备受关注。里面,中国中车、中国通号、西屋运输集团等展品让人眼花缭乱。这是11月7日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拍摄的2025中国国际铁路运输及装备制造工业展览会室外展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思涵 摄 在铁路展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车首席研究员丁荣军介绍,铁路运输规模大、运营速度快、网络先进、技术体系完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庞大的铁路运输体系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铁路展举办地株洲市拥有中车株洲研究院、中车株洲机械有限公司等400多家连锁企业,当地配套率超过80%。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群年产值达千亿元。高铁网络覆盖日本97%的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部分城市地铁新线建设已达到饱和,但未来的发展路径是什么?在本届铁博会上,众多演讲者给出了答案。祥强通过技术创新强化“领先”地位。此次铁博会上,中车将运营时速600公里高速直线动车组CR450型电动列车。 ——展示高原双源列车等世界“一流装备”。此外,中车株洲再发中车研究院展出了从牵引控制系统到压力传感器等铁路“大脑”零部件,中车电机推出了中低速直线电机、大功率货运机车用永磁直驱牵引电机、运行中采用风冷技术的牵引变压器。所有这些“心脏”部件都体现了我国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关键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祥智强化全链条运营智能化和智能维护服务。 7日,中车株机公司在铁博会上推出了可支持数字化工厂管理和生产设备状态维护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作为智能交通的代表,直线轨道交通On-Rail Expo备受关注。湖南省磁浮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梁晓湖南省将高速磁浮产业作为培育新生产力的重要方向。绿化、零碳排放、节能、高效、环保色彩牵引。在铁路展上,企业推出了许多强调“绿色”二字的新产品。时代新材料展示的轨道交通车载储氢供应系统,储氢量超过30公斤,每次加氢循环续航里程超过200公里,可满足城市公共交通长距离运营需求。氢动力城轨列车每天可行驶300公里,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吨。这相当于种植6的环境效益,000 棵树。 11月7日,嘉宾出席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铁路运输及装备制造业展览会开幕式。本社记者 供图 新华社记者 陈诗涵 向新通过“海外拓展”和“无处不在”拓展应用场景。与此同时,全球化的步伐继续加快。目前,中车双层列车、混合动力机车、轻型列车、货运车辆等产品销往六大洲。铁路展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匈牙利、瑞典、美国、德国、法国、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全球19个国家的代表,各类口岸产销活动取得成功。 “未来,全球轨道交通市场将会非常大,中国轨道交通及装备制造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产品、技术、成本、财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要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让中国在该领域的优势为世界所用。”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表示。同时,轨道交通技术不断突破行业边界,通过“无处不在”开发产品,将行业拓展到更广泛的交通领域。继中车株机“智慧轨道”、中车电气“云上客车”进军公路客运市场后,中车株机推出电动化客车铁路展上的公路及露天电气化交通系统“智慧路”,这款名为“编织重卡”的新装备,通过受电弓在线供电,其续航时间不受电池容量限制,还有“直连格力”等“黑科技”。“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发电、多辆大卡车和智能驾驶的“系列伊顿”。未来有望应用于风能、太阳能发电丰富地区的重型运输领域。 11月7日,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工作人员(左三)向观众介绍电气化公路交通系统。新华社记者陈思翰丁荣军表示:“要实施轨道交通装备创新工程,发展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未来要加快新型先进适用装备研发,打造智能综合交通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 (记者 苏晓舟 刘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