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筑牢“实力基础”筑牢立足点

7月28日中午,阳光明媚。在武汉市江夏区220kV越顺高压一次输电线路上,国有电网武汉供电公司输运检测部带电作业队开展紧急“消缺”工作,以最短的时间消除电缆接触点的发热隐患。 9月25日,华中地区首座500kV户内变电站江北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 5月13日,武汉市农村能源革命第一个示范村——东西湖区东风社区宣布全区并网发电。 9月12日晚,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18支StackPower保障团队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电力保障e 事件。国网武汉供电公司 近年来,武汉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10位,居中部城市之首。 2024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2.1万亿元,增长5.2%。该市提出,武汉当好领头羊,走在加快建设省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立足点的前列,这也对能源和能源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电网、改善服务、保障供应,既保障民生,又稳定经济。 2025年,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将积极导入“能源发展”理念,将能源规划融入城市规划,持续加快“一流城市电网”建设,全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武汉的。大城电网:给城市充满电是城市运行的生命线,电网的建设是这条生命线的基础。随着武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今年夏天,武汉持续高温。 8月28日14时16分,武汉电网峰值负荷突破1800万千瓦,达到1805.5万千瓦,今年第四次刷新纪录。面对武汉电网电力负荷创历史新高的挑战,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毅然承担起保障供电的责任。今年以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科学配置人力、物力、设备,制定详细建设方案,完成了多项重大世界级城市电网建设项目按时进行,持续增强整个武汉电网的抗灾能力。 2月14日,先锋220kV输变电站项目全面复工,标志着武汉电网2025年复工迈出了第一步。该项目是江北500kV特高压工程“送电进城”的重要工程。一旦投入运营,将能够满足汉口中心城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夏季用电高峰期,“战斗”是电网建设的关键词。 8月1日,武汉110kV杨家桥输变电工程顺利投产并供电,为青山地区增添了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9月1日,110kV明泽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极大优化江夏明山等北方地区电网结构,惠及周边八所大学单位、企业369家、居民63000余人。 9月25日,华中地区首个500kV户内变电站江北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为武汉市新增变电站容量200万千伏安,直接保障五个城区超过1000万市民的用电需求。乞丐。仅用5天时间,庆陵镇110kV输变电工程就顺利调试交付,为近年来商业楼宇、住宅小区不断增多的白沙洲地区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临近年底,武汉国家电网也在加快推进一系列重大电网加固工程。 10月23日,光谷地区开发首座110kV东扩变电站建设项目正式投产供电,新增为光谷地区提供总计10万千伏安的电力容量,彻底解决该地区的用电担忧。 2025年也是武汉电网建设大会的最后一年。今年以来,国有武汉供电公司共有17个35-220kV输电网络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变电站容量208.6万千伏安,输电线路长度194.65公里。这些新增变压器和输电线路容量,将全面完善武汉城市能源“血管”,大幅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输电效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绿色能源先行者:助力武汉天更蓝、水更清、电更高效。它是能量转换的主要动脉。近年来,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积极探索能源发展绿色之路,通过金融创新、农村绿色能源建设等举措,为武汉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 3月28日,全国最大的碳综合开发项目在武汉国电公司与湖北省碳排放交易中心共同建设的全国首个“能源碳与金融服务商务中心”签约。与此同时,湖北省首家绿色能源融资学院揭牌成立。碳包容量化并记录企业和公民的减排行动,并通过商业赋能、政策支持等消费渠道回报给企业。湖北省首家绿色能源金融学院由国网湖北电力、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等七方联合共建中心、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碳金融服务中心。我们积极开发和推出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让更多企业享受到综合碳效益。同日,湖北中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鑫武汉供电电力碳金融服务中心、武汉瑞宝红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分布式碳太阳能等总量减排开发项目协议。该项目总装机容量200兆瓦,总装机面积200万平方米,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万吨。这是国内最大的碳综合开发项目,预计每年将为公司提供全年碳资产收入40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在城市绿色能源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武汉农村也在绿色能源的光芒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5月13日,继丰梅河农场沼气发电厂成功并网发电后,武汉市首个“农村能源革命示范村”试点项目东西湖区东丰社区宣布全区已并网发电。 2025年1月,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将在东风社区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发电风电场、沼气发电等并网发电。开发新能源,在大城市郊区创建农村能源革命示范点。该镇现已实现100%替代的绿色电力。村民屋顶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不仅稳定了家园,还提供了收入,太阳能充电站可满足6辆新能源汽车的同步存储需求,太阳能健身走廊成为适宜聚会和锻炼的场所。田间的智能温室配备了共享充电站,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电力。您可以智能用电,扫描二维码并上传。村里的黄岛基地有可以发电的凉亭、可以充电的桌椅、可以旋转的风车树、可以“讲课”的太阳能步道。通过发电和碳市场交易,每户每年可享受约1500元的租金收入。有足够的电力满足村民的日常需要,也可以供应外界。电努安江城: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 营商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近年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质电力服务保障企业发展。 “这份合同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投资信心和运营确定性,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的这一举措,不失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而又艰难的举措。”8月7日,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感叹。为提高企业“能源准入”水平,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今年创新推出了支持高压产业扩张项目接电服务合同。第一份合同与锐科激光签订。协议允许落实“合同接电”,明确项目建设关键节点和最终供电期限,为企业提供“有形、具体”的接电时间预期。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首份合同的签署,标志着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签约”大幅提升。未来,该公司将以Reykas激光项目为样板。公司计划全面推广“接电合同”服务,将“电力及其他业务”打造成优化营商环境的亮丽名片。我们有能力实施严格的技术,我们也有能力保护世界各地的烟花。 1月16日,武汉市江岸区怡园路道路环境焕然一新。前线的电线杆和变压器也消失了。因坤堀的家里,电器设备被精心布置,运行安静。这是武汉市首次尝试对历史街区住宅进行电气设备搬迁、安装供电设备。如今,以怡园路为中心的历史汉口区正在悄然发生着转变。汉口历史街区每条街道的公共空间都很有限。在送电过程中,供电人员发现,历史中心许多空置的老房子得到了保存和利用,非常适合建设配电场,可以收集各种负荷转移设备。电力设施将隐藏在“老巷子”后面,历史街区将呈现“新面貌”。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电力搬迁中,将继续合理利用现有房屋建设配电盘。在汉口历史街区的道路上。每当武汉举办重大活动时,武汉电力相关负责人总是全力以赴,为赛事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2025年1月1日一大早,武汉市民齐聚武汉,参加多项跨年活动。除夕之夜,在“万树繁花,星落如雨”的阴影下,武汉国网电力公司1000多名电力检修员工和245多辆抢修车24小时保持戒备,坚守岗位,全力守护。 2022年9月12日晚,第五届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将在汉口江畔隆重开幕。国网武汉供电公司采用特殊电力保障模式。能源保障十八大支柱和高科技能源保障团队以“天为幕,创新驱动:硬科技点亮城市动能。科技创新正在按下武汉能源发展的“加速键”!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积极走科技创新之路,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城市供电注入创新活力。今年春节期间,风险管控系统“随机云”(以下简称“随机云”)国有武汉供电公司创新研发的“概率云”平台,整合过往天气、设备故障、电网流量等信息,搭载英特尔人工智能技术,测量各种环境下电网的运行状态。在任何条件下,提供“运行最稳定、配电最优、全局最佳”的风险控制和管理策略,最大限度降低电网风险发生的概率。 “随机云”推出以来,武汉因电网故障停电次数下降33%,电网6级以上风险次数下降50%。 7月3日,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的武汉廖家堡110kV变电站改造工程顺利投运。该项目是国内外首个将双隔离开关技术应用于110kV三相共箱GIS设备的项目。母线的扩展和测试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解决扩建工程和110kV GIS设备耐压测试期间大面积、长期停电问题。有效提高变电站施工效率扩大规模,节省建设成本,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7月18日,全省首个变电站内并网储能项目在武汉宝安110kV变电站成功运行。变电站内占地约500平方米,设有4个蓄电池库,以及逆变器、储能控制室等大型电气设备。该储能项目总容量达到10000kVA,在主网10kV电压下一次可发电20000kWh。整个储能装置可以在低负载时储存电能,并在高峰负载时放电。由于居民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接入主电网,即使在夏季用电高峰期也能为该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提供稳定的“保险”。今年8月,首次大规模车对车华中地区CLE通信(V2G)项目在武汉投入运营。电动汽车不仅可以在非高峰时段充电和储存能量,还可以在用电高峰时通过放电和售电来盈利。必将为城市电网高峰时段稳定运行注入新动力。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已在全市11个充换电站安装“充电宝接入点”V2G。这一大型车网互动项目是全国首批30个大型试点项目之一,也是华中地区首个,将建设超级“虚拟电厂”,通过全部新能源汽车的加入来支撑电网,大大提高城市供电的韧性。酷暑高温期间,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创新应用的虚拟电厂机制持续有效运行。精确虚拟电厂的响应旨在满足城市夏季或冬季的用电需求。利用激励机制诱导电力用户共同解决用电缺口,实现当地“削峰填谷”效应。目前,武汉共有9家虚拟电站运营公司与622家参与企业签署了《武汉虚拟电站精准应对协议》,可提供高达58万千瓦的调峰能力。先进技术的应用彰显了国网武汉的创新实力近日,武汉华源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携主打产品“零碳源智能系统充储协调装置”成功跻身国家级企业专业新“小巨人”行列,正式加入高品质“国家队”。素质发展。今年5月,湖北省经济信息化办公室公布,武汉华源电源有限公司、武汉充换电科技有限公司也成功入选湖北省第七届专业中小企业。作者:王晓静 王鑫